为什么一些明明是假话,但却不是说谎?如,真好笑,我要笑死啦。好好吃哦,我要撑爆啦。
为什么一些明明是真话,却是说谎?如,我年薪不到100万(其实每个月只有三千)。
不同的哲学家,给出了复杂的辩证方法,我觉得有个更简单的方法,那就是:具不具备欺骗性。
比如说,针对“我要撑爆了”这个回答,如果不是以开心、玩笑的语气,而是用严肃甚至是痛苦,附以肢体语言,并求助要求打120,但实际上并没有,那这就是欺骗。
如果说“我年薪不到100万”,但结合上下语境,语气、表情以及其他动作,不会让人信以为真,这就不是欺骗。
各个品牌的营销策略不同,有些很鸡贼,有些相对笨,有些傲娇有调性,有些各种杂糅在一起。商业策略是根据产品与受众而定制的,本应以结果为评判标准,愿赌服输承认差距。但,总有一些品牌,使用这种见不得光的手段,在努力的把水搅浑。
知乎上看到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连一个自创的奢侈品牌都没有?”高赞是:茅台一瓶几千被常年阴阳怪气,法国红酒一瓶几万被大肆追捧。宝马奔驰一台三十几万也是豪车,比亚迪一百万一台的仰望被批没有历史底蕴。仰望u8作为百万级豪车,前三季度销量6000多辆已经是第十名了,被喷销量惨淡……华为冲击高端,几乎天天在微博、知乎被喷。但非凡大师系列手表,或许有可能,会成为中国自主的奢侈品牌。
无论语言的艺术多么精妙,带有欺骗性的修饰,无论是真话或假话,终究抵不过岁月的惩罚。欺骗可以骗得了一时,但没有兑现允诺的意志、行动和能力,终将会被自己的“聪明”反噬。
评论 | 2 条评论
丨旦 博主
主要是我们不信神,加上务实的精神,自然不会觉得有什么东西会一直牛X。但近代因为失败耻辱被侵略,有一部分人觉得西方牛X,就西方的什么都好,于是无脑崇拜。网上的意见各种都有,但不相信什么品牌的无论中外都不信,至于喜欢舔的自然觉得外国的香本国的不行。当然有些是拿钱吃饭不在讨论中。对于我而言,无论中西只要好东西就用,毕竟我没有宗教崇拜的爱好。
酸菜熊 博主
@丨旦
国人连宗教信仰都没有,怎么会对某一个品牌有宗教信仰,这才是大多数人的常态。喜欢西方的好,这很正常,也是近百年建立的刻板印象。但是,对国内的好各种喷,甚至是为黑二黑,这种人真想不明白到底想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