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觉得,所有的公关,其实都是情绪的管理。在这件事情上,持续关注了一周,没有感知到滴滴真诚的态度,甚至有些恼火。是稳坐市场第一,滴滴有恃无恐吗?我觉得,应该加入几家新的网约车公司,也让这个不用心考虑用户体验的公司有点危机感。

先说说道歉,遇害多天后滴滴官方才回应,关停一周休整的结果是什么?加强司机认证,暂停深夜的顺风车业务,下架个性化标签。我们逐条分析。

一、如果把休整一周改成,拿出有效解决方案后再恢复顺风车运营,结果会怎么样?一条人命全国沸腾,休整一周不说长短,我只是觉得只是假惺惺安慰大众,并没有真正意识到自己的过错因此我也不相信真的能拿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二、暂停深夜的顺风车业务,这是解决问题的方式吗?毕竟无论是车主还是乘客,都有需求,或许深夜在公交系统停止的时候,正是需求旺盛的时刻。虽然,深夜的风险较高,难道就不能做到有效的提醒,并加强深夜接单的门槛?如只有接单超过50且0投诉才可以接深夜单,接单超100件,一件普通投诉方可接单,500的接单量,10件以内普通投诉方可接单。无论接单量多少,涉及到骚扰的投诉,均不可接深夜单。这样做会不会是更好的解决方案?会不会显得也的确更有诚意?

三、下架个性化标签,这真的是一件非常愚蠢的决定。非职业营运车辆,我觉得车主应该拥有拒载的权利,这是对车主的保障。爱车遇到不文明乘客,划破座椅车内吸烟的,相信一般的顺风车车主都是拒绝的。个性化标签,可以让车主和乘客更了解彼此的一些关于即将到来的同程的大致方向,只有标签足够多,才能更准确判断接下来的短暂行程会是怎样的一个结果。

我在接单的时候,我特别喜欢看评论,由于我是一个好奇心比较强的人和特喜欢走捷径的人,特别喜欢和陌生人聊天以在较短时间了解其他人的思维模式和行业属性。我看到“聊了一路”之类的平价我就比较喜欢,而对于“拿顺风车当专车”的评价,我是拒绝接单的。但是,遇到的问题是,文字性评价很少,往往是标签勾选,造成了很多人随意勾选,导致了标签并不是标签。

没有标签的情况下,你根本不会知道谁会坐你刚买的宝马只花了三十块钱却毁了你的纯皮,你也不会知道什么样的人会掌控你几十分钟甚至更久一段时间的命运,我觉得这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关键是,这个司机有可能还是醉鬼或许是菜鸟。

我觉得这个事情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以奖励的形式鼓励双方进行评价,以让参与者都能便捷了解到这个人是不是适合同行。加大违规不文明参与者的处罚力度,对每一个差评都进行致电询问,并了解背后的具体缘由,在当事人下面进行显著标注。这样,才是构造良好营运环境的策略。

高德深耕导航多年,据说已涉足网约车业务,百度布局多年,迟早也要加入这个行业,滴滴的好日子并不会太久。由于第三方车主的忠诚度低的问题,滴滴其实一直在布局自有车队,说白了打共享旗帜最后的方向还是租赁的业务,这也是几乎所有共享企业的套路。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酸菜熊


喜欢吃酸菜,长了一副熊样。